淮南门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万象 » 淮南生活 »

淮南生活

淮南市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助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2024-10-21 17:14:29 阅读次数:374 来源: 作者: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助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淮南,是一座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的能源城,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整装煤田,是我国14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保有煤炭储量达168.08亿吨。近年来,淮南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稳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十四五”以来,严格落实各项地质灾害防范措施,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不断提升防灾能力,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治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助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助推城市绿色转型发展.jpg

淮南,是一座因煤而兴、缘煤而建的能源城,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整装煤田,是我国14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保有煤炭储量达168.08亿吨。近年来,淮南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矿产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稳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十四五”以来,严格落实各项地质灾害防范措施,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不断提升防灾能力,因地制宜开展综合治理,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已完成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全市在册隐患点由29处减少为14处。通过开展1:5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为淮南市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管理提供权威的灾害风险信息和科学决策依据。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全市共安装41台普适型监测设备,通过安徽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及时捕捉地质灾害发生前兆信息,逐步实现科学防灾。近年来,在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省级专项资金274.41万元用于开展八公山区岩溶塌陷专项勘查,同时下发306万元用于推进该隐患区域搬迁避让工作,已完成44户居民的搬迁,有效防范化解该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高质量推进国债安排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截至目前,寿县综合治理项目已全面完成,淮南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已完成80%。

持续推动绿色矿山开采建设。从设计源头抓起,加强储量动态监测,严把设计、掘进、回采三关,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目前,淮南矿区煤矿采区回采率平均达86.5%。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拓展煤矸石在沉陷区道路修复、地面硬化、制砖、土地复垦等方面的利用方式,利用率达100%。在优化开采布局上,淮南矿业集团和中煤新集公司均分矿编制了《优化“十四五”开采布局 减少地面沉陷方案》并组织实施,“十四五”期间计划比原开采设计减少沉陷面积共5878亩,做到开采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同时因地制宜、因矿制宜,建立市矿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妥善解决村庄搬迁、沉陷区综合治理问题。目前,我市10家大型矿山中共有8家列入绿色矿山名录,绿色矿山建成率已达80%,潘三煤矿、朱集西煤矿两家矿山正在开展省级绿色矿山遴选,正处于省厅审核阶段,预计2025年底前实现100%。

加快推进生态修复保护治理。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探索出一条具有淮南特色的治理模式——“明确路径+源头管控+创建试点”。制定《淮南市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逐步建立“边采边治、先治后采、防治并举、治用并重”的综合治理机制;制定并实施《淮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进一步优化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平。压实矿山企业“边开采、边治理”的主体责任,从源头上减少或减缓地面沉陷;与淮河能源、安徽理工大学共同推进水面水稻种植技术研发,利用征收的50亩沉陷区水面开展试验种植,着力打造绿色能源基地和零碳产业园。绿色治理新模式助力实现“阳光”转型,充分发挥生态效益。目前,全市已利用沉陷区约2.3万亩水面进行光伏电站建设,装机规模约71万千瓦,年发电量超5亿度;联合滁州市成功申报安徽淮河生态廊道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淮南市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约1.3亿元,废弃矿山修复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地勘科、矿管科、生态修复科

淮南帮.jpg

举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