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门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万象 » 淮南生活 »

淮南生活

淮南非遗知多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项

2023-06-07 09:51:55 阅读次数:4544 来源: 作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4项)(一)花鼓灯花鼓灯是集歌、舞、戏为一体的汉族民间代表性表演艺术形式,产生于安徽境内的淮河流域,主要分布在淮南、蚌埠、凤台、怀远、颍上一带。凤台花鼓灯起源于宋、元时期,至清代中叶已初具规模,趋于成熟,凤台花鼓灯讲究男女角色,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有四百多种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讲究男女角色配合,着意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介(4项)

1.jpg

(一)花鼓灯

花鼓灯是集歌、舞、戏为一体的汉族民间代表性表演艺术形式,产生于安徽境内的淮河流域,主要分布在淮南、蚌埠、凤台、怀远、颍上一带。
凤台花鼓灯起源于宋、元时期,至清代中叶已初具规模,趋于成熟,凤台花鼓灯讲究男女角色,男角称“鼓架子”,女角称“兰花”,有四百多种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讲究男女角色配合,着意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花鼓灯舞蹈动作内涵丰富。
2006年,花鼓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凤台县命名为中国花鼓灯艺术之乡,花鼓灯跳红中国走向世界,成为淮南最为亮丽的文化艺术品牌,安徽省优势文化艺术项目。

2.jpg

(二)火老虎
火老虎是流行于凤台县境内淮河之滨山口村和淮丰村的一种传统舞蹈,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演出活动一般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五举行。
火老虎表演角色有老虎、雄狮、雌狮、狮崽、土地神、领狮者。火老虎上场前先在场外点燃一堆大火,在群狮出场表演后,由场外数人同时点燃火老虎身上的捻子,满身着火的老虎由大火堆上突然跃窜进场,张牙舞爪,做扑、剪、扫等动作与狮子打斗。火老虎身上火星四溅,硝烟弥漫,噼啪作响,情景十分惊险壮观。火老虎因斗不过狮子,最后火老虎带着满身火扑进水塘里,演出方告结束。加上锣鼓的烘托,使整个场面激烈,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火老虎反映了淮河人民吃苦耐劳、坚定乐观的生活信念,对研究淮河中段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民俗传统具有重要价值。目前,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样式已陷入发展困境,亟待保护传承。2008年, 火老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jpg

4.jpg

(三)豆腐传统制作技艺
豆腐,一种大豆制品,古称“菽乳”、黎祁、“来其”,以产于淮南、寿县、八公山一带的豆腐最负盛名。相传2000多年前的西汉淮南王刘安,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便与方术之士在八公山中著书炼丹,偶将石膏点入豆浆之中,经过化学变化,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谢绰拾遗》也记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刘安,始传其术于世。”历史上记载刘安发明豆腐的典籍多达四五十种,淮南也为中国豆腐发祥地。
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主要包括选料、浸泡、磨碎、分离、煮浆、点膏、蹲脑、压单等工序。用传统技艺制作出的八公山豆腐水晶晶、亮晃晃、颤巍巍,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棱角分明,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食之清爽滑利、鲜嫩味美,用八公山豆腐制作的豆腐宴菜肴更是名扬天下。今天,中国豆腐已经成为人类健康有益的绿色食品,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2014年,“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jpg

(四)抬阁(芯子、铁枝、飘色)
流行于寿县正阳关、城关一带的抬阁是集绘画、戏曲、彩扎、纸塑、杂技等为一体的传统民俗表演形式,多在节庆、灯会、庙会期间表演。其形成源于民间祭神活动,明清时期自中原地区传入,与淮河流域锣鼓、花鼓灯等民间艺术融合形成地方表演特色,至清末民初达到鼎盛。
寿县抬阁、肘阁、穿心阁素有“沿淮民间艺术三绝”之称,具有高、难、险、美的特点。“肘阁”“穿心阁”高达3米多,“抬阁”高达4米多;肘阁”一人顶多人,难度高,技术技巧性强;“穿心阁”似从心窝穿过,“肘阁”上的小演员不时地在空中表演翻筋头、倒立等技巧动作;传统中的“抬阁”还和“高跷”结合在一起,踩“高跷”抬“抬阁”,给人以新奇惊险的感觉;服装道具精美、制作匠心独具、表演争奇斗胜。
肘阁、抬阁、穿心阁是淮河流域独特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奇葩,积淀着古老淮河文化,反映了淮河流域劳动人民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价值追求、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文化和民俗价值,长期以来深受沿淮地区群众欢迎。2008年,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淮南市文化和旅游局

淮南帮.jpg

举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