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门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万象 » 淮南生活 »

淮南生活

淮南寿县小甸镇杨圩村:“4323”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2021-01-05 11:28:17 阅读次数:4930 来源: 未知 作者:gly002
“小甸镇杨圩村由一个落后村,发展到2020年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逾60余万元的先进村,是全镇2020年度唯一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元以上的村,您要好好采访一下。”12月20日,记者在寿县小甸镇采访时,该镇党委书记戴维纪告诉记者。 小甸镇是安徽省第一面党

“小甸镇杨圩村由一个落后村,发展到2020年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逾60余万元的先进村,是全镇2020年度唯一一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万元以上的村,您要好好采访一下。”12月20日,记者在寿县小甸镇采访时,该镇党委书记戴维纪告诉记者。

小甸镇是安徽省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具有红色基因,近年来,杨圩村结合村情实际注册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核定资源资产408万元,该村结合实际,将“党建+”的理念有机融合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来,大力调整农产业结构,着力发展“一村一品”,探索出“党建+”促产业发展的模式,通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争资金、做文章、找出路,创新“4323”工作模式(即用好“四人”,健立“三制”,盘活“两资”,做活“三变”),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村社合一”工作得到有力推动,村集体经济迅猛发展,年收入突破60万元,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有启示意义的新路子。

rB40tl_zutyAapMwAAFrItk5-F8916.jpg

用好“四类人”配强队伍

精挑“当家人”。 2018年11月,镇党委派卫健办主任张宇到村任书记,在淮南市委政法委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村党总支把村两委组织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

配强“驻村人”。依托村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将盘活土地,发展特色种养殖作为支柱产业,市委政法委派驻以王涛队长为首干部作为驻村队员,帮助村“两委”和股份经济合作社理清发展思路,谋定发展布局。

选准“接班人”。村党总支把村两委组织建设摆在首位,解放思想,扩大视野,在外出务工优秀青年、本地个体创业成功人员、农业致富带头人中选拔5名人员,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培养。大力在年龄轻、文化高、有致富本领的优秀分子中培养、发展党员。2018年以来培养了2名年轻人加入党组织,并新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培养9名入党积极分子。村两委干部、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大为改善,较好地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

育强“带头人”。搭建扶贫车间、创业地基、村级电商等创业平台,引导“凤还巢”、鼓励和扶持农村知识青年、农民工及乡贤人士返乡创业带富。采取“村合作社+农户”的传帮带以及组织实训等方式,培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瓜蒌基地、土鸡养殖基地、扶贫车间、种养殖能手等创业带富人员共30余名。

健立“三制”规范管理

健立运行管理机制。通过总部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优配强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及旗下有限责任公司、不断规范完善村级管理机制。

健立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合作社纯利润的5%作为村两委及合作社管理人员绩效奖金,剩余部分60%用于股东分红,30%作为合作社备用积金(滚动发展产业资金),5%作为村集体公益事业基金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发展成效直接同村支两委、经营管理人员、合作社成员的利益挂钩,提高其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障。

健立民主监督机制。实行民主决策制度和独立财务管理,聘请专业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同时合作社监事会、村委监督委员会、民生监督员加强对合作社运行情况和财务管理的监督,定期将各项经济往来、费用开支、财务计划、承包合同、分配方案等向社员进行公示公开,自觉接受监督,保障社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rB40tl_zuvyAMdUDAAIpn3TAOhY412.jpg

盘活“两资”激活动能

盘活土地资源。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实施,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吸收工商资本加入,成立代耕代种服务队,实施统一的代管生产经营。按季托管。根据我们杨圩村秋季弃耕抛荒面积较大的实际问题,集中、就近、连片选择地块4000余亩(接近全村土地面积的50%)作为试点,由村委会与农户签订合同,将秋季弃耕抛荒土地集中起来流转给工商大户,工商大户再将流转来的土地交我们土地三变改革后成立的“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代耕代种,全程社会化服务。次年春季还给农户自行耕种,秋季再续代耕代种。“代耕代种”。服务对象主要是种田大户、外出务工以及老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的耕地承包经营户,以“代耕代种”形式提供一站式全程机械化社会生产服务。转变了秋季抛荒以及粗放种植的传统方式,农民不用流转土地,也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采取不支付土地流转金的方式与农户签订“代耕代种”协议,一季一签,为农民“代耕代种”小麦或者油菜。

盘活扶持资金。积极谋划产业发展和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扶持资金390万余元,采取资金入股分红模式,扶持带富能人和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产业。2019年5月,村投入103元,引进外地资金、人才和技术,建设村优质瓜蒌特色种植基地230亩,63户农民通过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经营主体。基地带动贫困人口就业3000人次,每户可实现增收7000元,村集体增收16万元。村投入12万元,对村集体60千瓦光伏电站增容扩建至80千瓦,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此外,村集体还建设了17.16千瓦自发自用光伏电站(光伏车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村投入73万元和62万元,建设村优质肉鸡养殖基地,引导“凤还巢”,吸引域外投资60余万元,建起了村特色种养业产业园,优质肉鸡、土鸡蛋、黄鳝、小龙虾、瓜蒌等一大批特色农副产品将成为引领村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1.8万元。着重发展特色种养业,在夯实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壮大村集体经济。2016年以来,村集体经济由2.7万起步,发展到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60万元,连续逐年翻番,成为小甸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rB40tl_zuw-APsUQAAFQUoB9IKs788.jpg

做活“三变”多元发展

乡贤变农民。以“凤还巢”为重点,村“两委”积极与村在外政届和商界的成功人士对接,下层农村,成为农村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近年来,随着农村精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土地无人耕种、管理粗放、甚至拋荒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不少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想扩大生产规模,一些工商资本想投资农业,却无法及时把农民不种的土地流转过来。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的问题并存,造成了耕地资源极大的浪费。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下步的乡村振兴,培育新的农业生产主体迫在眉急。乡贤们能解决摆在我们面前的“谁来种田”、“怎么种田”农业难题。我村农业统一经营,土地托管工作已进入发展期,培育新型的农业生产主体,来推动规模化经营发展。

线下变线上。寿县小甸镇杨圩村级电商坚持为本村村民提供一站式电商服务,充分发挥服务站的“代卖代买、便民服务、快递收发、信息上报、金融服务、业务宣传”六大功能,同时结合本村实际,围绕“一村一品”产业定位,按照“互联网+红色旅游+特色农品”发展定位,计划用三年时间,将杨圩村打造成为小甸镇的“家禽供应基地”和“有机粮仓”。服务站收集全镇农特产品30余种,精选原生态虾稻米、杨圩瓜蒌子、小磨麻油、鲜活家禽、农家咸货、正宗土鸡蛋等,形成“网货”,所有农产品线下体验、线下品尝和线上下单购买。

农产品上行以来以网上销售16422单,交易额846100元,力争2020年底实现100万的目标。

产品变商品。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订单农产品,引导和激励群众从事农特产品、虾田大米、高粱、油菜、青储玉米和优质小麦等,300余户1500余名农户跟随村集体发展农特产品加工和销售,依托电商、农场、经销公司以及流通组织推动农家产品变商品,实现增收致富。





1.jpg


举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