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门户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万象 » 淮南生活 »

淮南生活

淮南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2024-03-26 17:04:30 阅读次数:836 来源: 作者:
淮南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2023年,淮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喜有忧。喜的是大气质量持续改善,概括起来为“654321”。“6”是全市PM2.5浓度6连降,同比下降4.4%,改善幅度全省第2;“5”是全市5项指标稳定达标,分别为PM1065.9μg/m3、二氧化硫7.7μg/m3、二氧化氮21.1μg/m3、一氧化碳0.7mg/m3、臭氧157μg/m3(PM10、臭氧连续两年稳定达标)

淮南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

淮南市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结.jpg

2023年,淮南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喜有忧。喜的是大气质量持续改善,概括起来为“654321”。“6”是全市PM2.5浓度6连降,同比下降4.4%,改善幅度全省第2;“5”是全市5项指标稳定达标,分别为PM1065.9μg/m3、二氧化硫7.7μg/m3、二氧化氮21.1μg/m3、一氧化碳0.7mg/m3、臭氧157μg/m3(PM10、臭氧连续两年稳定达标);“4”是全市优良天数比例(80.5%)实现4连增,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10;“3”是3个地区实现全面达标,分别为寿县、谢家集区、毛集实验区;“2”是全市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2项约束性指标提前2年超额完成“十四五”省考目标(目标分别为39μg/m3和75%);“1”是1个新突破,PM2.5浓度首次突破到40微克/立方米以下,为38.7μg/m3。

忧的是极端污染情况增多,未完成重污染天数目标。全市重度污染天数4天(已扣除沙尘污染3天),同比增加2天;严重污染天数1天,上次出现严重污染是2017年;沙尘污染天数17天,同比增加11天(优良天数多损失11天)。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重点领域减排再深入。主要是着力四个方面深度治理。一是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根据我市实际,制定实施《淮南市涉VOCs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技术指南》,对全市16个涉VOCs行业实施差异化管控,科学精准制定应急减排措施,完成申报评估186家,累计评定C级企业21家。根据评级结果,推进低级别企业升级改造,完成了23家企业单一低效治理工艺升级改造,6家企业原辅材料替代。202家采用活性炭吸附处理的企业在臭氧季完成了两轮活性炭更换。编制完成24家企业“一厂一策”,5个工业园区“一园一案”。对14家企业130个储罐、11家企业15个敞开液面、113家企业137个有机废气收集设施、244家企业291个有机废气处理设施等方面开展排查整治,发现问题112个,全部完成整改。完成全市128家加油站专项检查。二是推进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开展粮食加工行业工业炉窑摸底工作,摸排粮食加工企业共132家。组织砖瓦和玻璃企业开展标准宣贯培训,对全市在运52家砖瓦企业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三是推进燃煤锅炉深度治理。继续开展燃煤电厂超净排放改造,截至目前,全市31家燃煤发电机组26台达到超净排放水平,未完成的5台机组已制定改造方案,确定改造完成时间。推进中安联合自备电厂热电联产机组超低排放改造,3台机组目前已达到超低排放水平。四是推进清洁运输。新增使用新能源公交车762辆、出租车445辆,占比分别达到100%、93.1%。注销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5048辆,报废拆解94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8091台,非道机械尾气抽测1500台。依托固定遥感监测与黑烟抓拍系统监测机动车100万辆次。今年以来,生态环境、公安交管、交通运政部门联合持续开展常态化高排放车辆路检路查与入户抽查专项行动66次,人工检测机动车1089辆,处罚超标车辆9辆。明确国三标准及以下柴油车辆禁行区域、路段及绕行区域。完善柴油货车绕城方案,完善城区道路通行条件。严查高污染车辆闯禁区交通违法行为9849起。对建筑工地、工矿企业等重点单位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检测111次,检测机械436台,2辆超标已清退。建立完善机动车排放检测和强制维护制度。

(二)面源污染管控再优化。一是实施扬尘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制定条例方案,强化法律保障。牵头起草了《淮南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通过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已于5月1日正式施行。开展扬尘防治联合检查专项行动。7月31日至9月8日,市生态环境局、城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联合集中开展一轮扬尘污染防治联合检查专项行动。共分成4个组分片包保10个县区,从县区自查及检查组监督检查、集中整治、“回头看”、总结四个阶段,对各县区扬尘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发布典型案例10个,在全市范围内通报,进一步压实扬尘防控责任。加大道路扬尘治理。城市道路方面,加大对精细化道路和重点路段的清扫保洁力度,提高人行道、慢车道等薄弱区域机械化作业频率和作业标准,强化道路纵、横、深度保洁。截至目前,出动洗扫车80199台次,洒水车69756台次,高压冲洗车19416台次,喷雾车4008台次。国省道路方面,共出勤20000余人次,洒水车累计工作1200台班,洒水46000余吨,对重点路段实施定时洒水降尘作业。抓好港口码头扬尘治理。加大对港口码头现场检查和日常巡查力度,将港口码头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日常管理,认真组织港口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列出问题清单,逐项对照整改,确保港口码头企业扬尘污染问题整改到位。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662人次,出动船艇3617艘次,检查港口736家次,检查船舶12408艘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船舶2745艘次,其中查处违反水上防污染规定船舶186艘次。常态化管控建筑施工扬尘。市住建部门对问题多发的项目,加大检查频次,对扬尘防治重视不够、问题多发、整改不及时不到位、整改后又反弹的工地,坚决予以查处,并在网站予以公布,同时限制申报“舜耕杯”、“黄山杯”及标准化工地。截至目前,责令停工整改项目16项次,下发《整改通知书》82份,复核施工现场210余次,约谈责任单位5次,记录不良行为记录9次。二是开展“三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开展整治餐饮油烟和噪声扰民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专项行动,有效推进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截至目前,梳理排查上报餐饮油烟、恶臭和噪声扰民等问题清单1014个,立行立改899个,已完成整改1012个,已完成验收1010个,整改完成率99.8%,验收完成率99.6%。三是实施焚烧管控专项行动。持续开展秸秆禁烧管控。印发实施《淮南市2023年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全市全年全区域实施秸秆禁烧,遏制露天焚烧秸秆、落叶、荒草、垃圾等产生烟尘污染的行为。结合工作特点,秸秆禁烧工作分成午、秋两个考核季。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公安等部门联合成立了5个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专班。市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包县区、县区包乡镇、乡镇包村,村“两委”干部包村民组,村民组包具体田块,做到空间覆盖无空白。建成县级秸秆火点监控平台9个,安装秸秆火点监控高清视频设备408个。今年以来,通报批评178人次,党内政务警告1人次,诫勉谈话2人次,停职处理7人次,约谈处理51人次,执法部门调查处理纵火人61人,罚款85680元。持续加大烟花爆竹禁放管理。在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期间,不间断督导检查,并安排宣传车流动宣传烟花爆竹禁放管理规定,教育劝导违法违规燃放人员2.37万人次。从制、售、放等各个环节整治烟花爆竹违规使用行为,办理非法经营烟花爆竹刑事案件5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5人。持续开展餐饮油烟专项排查。对重点区域沿街大中型餐饮门店餐饮油烟净化装置安装运行进行检查,对存在违规直排等情况,交办整改。今年以来巡查共发现餐饮油烟污染问48个,按要求整改48个,100%完成整改;取缔经营性小煤炉249台。

(三)重点时段应对再加强。一是提高污染天气应对。持续完善重污染应急减排清单,纳入应急减排清单企业853家、施工工地336家。印发《淮南市关于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治理攻坚战行动的通知》《淮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3年修订版)》。

二是落实重大活动期间空气质量保障。2023年9月-11月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上海进博会重大活动期间,认真抓好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及秸秆禁烧工作管控,做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联防联控工作,强化空气质量保障。对企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检查,提前对接电厂、石化、水泥等重点企业,加强政企协商,尽最大可能降低保障时段的生产和运输负荷,自愿落实应急减排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是推进季节性污染排放调控。将夏季臭氧污染纳入监测预警,每天推送涉VOCs企业应急减排清单,累计调整企业生产计划500余家次。在颗粒物污染季,已累计推送污染贡献敏感企业253家次。

(四)工作保障途径再拓宽。一是加强资金引导作用。积极谋划大气专项资金项目。通过大气专项资金的申报,调动企业污染治理的积极性,推动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减排。2023年,淮南市谋划申报中央大气资金工业污染治理类项目11个,项目总投资25475.6万元,申请中央大气财政资金6420.8万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类项目10个,能力建设类项目1个。截至目前,已成功进入储备库项目4个,拟申请补助金额1880万元。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治理“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强化与淮南大气科学研究院合作,每日针对臭氧预测高值情况,进行溯源分析,指导各县区开展针对性的治理管控措施,切实提升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的可持续支撑能力,助力提升科学治污水平。截至目前,已累计推送溯源分析报42份,污染贡献敏感企业635家次,颗粒物企业253家。三是加大执法监督力度。聚焦秋冬季大气监督帮扶。聚焦11月20日至2月底这一重点时段。聚焦扬尘、煤电企业、各类堆场、砖瓦窑、重型柴油车运输等各类污染源。聚焦潘集区、田家庵区、经开区、高新区四个重点区域。2023至2024年秋冬季监督帮扶已开展1个轮次,共出动执法人员54人次,车辆18车次,监督帮扶企业16家,核实扬尘点位2个,发现问题34个,其中重点问题6个。开展砖瓦窑企业专项整治。10月,集中开展了一次砖瓦窑企业环境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对42家在产砖瓦窑企业全覆盖排查,对发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交办查处。目前,已立案查处6起,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6份,共罚款33.84万元。四是提升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大气环境监测点位605个,实现微站预警、污染源分析等工作。安装40套出租车走航监测设备,定量分析道路扬尘高值区域,推送污染问题,推进污染治理。安装2台激光雷达设备,定性识别污染源,并实时排查整改。机动开展无人机及便携式设备监管,利用可视红外成像无人机全天候清晰寻找污染源。利用便携式颗粒物检测仪、气体检测仪、VOCs检测仪等,对加油站、汽修店、涉VOCs企业、工地等均能精确监管监测污染排放情况。安装2000套OBD装置、14套黑烟车与尾气遥感抓拍设备,已向公安交警部门推送移交尾气超标严重以及冒黑烟车辆167台次。五是强化目标考核管理。实施县区、部门、乡镇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量化考核,截至目前,每天调度巡查交办问题1831个,每周公开空气质量情况50期,每月通报工作开展情况12期,共计约谈了6个县区、发了27份警示函。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指标排名仍然靠后。2023年,淮南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7,排名全省第8,排名同比后退1名。PM2.5和PM10浓度绝对值排名依然落后,分列全省第12、第13,排名进位的压力非常大。臭氧、二氧化氮浓度同比反弹,重污染天数同比增加。潘集区PM2.5浓度仍然排在全省末位,田家庵区位列后十位,大通区反弹明显。

(二)快速响应机制不够成熟。2023年初印发了《淮南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盯控与快速响应联动机制方案》,对站点数据盯控、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监管、统一协调调度和应急响应措施分别做了相应规定。但从实际落实情况来看,各环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反应时间慢、溯源点位推送打散弹枪,不够精确、排查污染源问题不够全面等,不能及时消除污染源。

(三)污染减排压力越来越大。在大气治理重点上,全市持续围绕“五控”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精细化治理不够,如清洁运输工作一直没有实质性内容,申请中央资金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偏少,不能有效以项目提标改造带动大气治理。提前预测、精准防控力度不够。在工作中重设施、轻标准,治理效果难以保障。

(四)部分重点工作落实不严。今年亚残运会、上海进博会期间,生态环境部、省卫星遥感监测我市热异常点64个,位列全省前列,充分反映出我市秋季秸秆禁烧管控存在不足。扬尘污染难以根治。道路扬尘方面,道路保洁洒水和机械化清扫频次不足。堆场扬尘方面,矿区周边非法堆场时有反弹,大气污染严重。工地扬尘方面,部分工地未落实“六个百分百”施工要求,扬尘污染问题易反弹。

三、2024年工作谋划

1.细化落实减污降碳试点。依托淮河能源、中煤新集等龙头企业,重点加大煤层气的开发力度,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氢气等产业。推动煤电行业实施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加快推进洛河、潘集、平圩等电厂“关小上大”。推动新集矿区采煤沉陷区及屋顶光伏发电项目、淮河能源集团的潘三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丁集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华润集团“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以淮南矿业和中煤新集两大矿业集团为对象,整合煤矿专用线资源,推进铁路场站适货化改造。打造淮南港铁水联运示范工程。强化采煤沉陷区治理。

2.持续推进电厂深度治理。推进剩余燃煤机组稳定达到超净排放水平,开展全覆盖常态化监管。探索实施燃煤机组三氧化硫治理。

3.推进砖瓦企业绩效升级。除行政处罚未满1年的,消除D级砖瓦企业,推进20%企业达到B级标准,原则上涉及的县区按比例分配;加快完成瑾旭建材、钱成建材提标改造。

4.加快完成绿岛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淮南市集中涂装中心绿岛建设项目建设。对各县区工业集聚区开展一轮评估,具备条件的,推进建设溶剂回收、吸附剂再生、集中喷涂中心。完成5家涉VOCs企业建设或改造适宜高效治污设施。

5.推进煤矿污染深度治理。对接淮河能源、中煤新集、皖北煤电,加快实施煤矿清洁运输,全面落实煤泥压滤烘干要求,确保煤泥不落地、不出厂;实现一定比例的煤系固废新能源车运输,秋冬季期间尤其是12-1月煤系固废利用现有煤棚堆存,不出厂。研究推广矿井回风治理。

6.优化公共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及物流通行车辆结构,城区内公交线优先采用新能源车,重点区域内环卫作业车辆实现小型化、新能源化。积极推进潘集区新能源重卡换电项目。推动淮南市6个集中货运驿站建设,优化重型车运输路线。

7.推进扬尘污染精细治理。细化工地扬尘专项治理,依托建筑工地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研究推广扬尘治理第三方服务模式,实现扬尘污染全方位管控。推动建筑工地、重要道路高杆喷淋系统建设。加快实现煤炭、矿石等干散货码头物料堆场抑尘设施建设和物料输送系统封闭改造。重点抓好凤台县、潘集区、八公山区、谢家集区煤矸石堆场治理。

8.完善各类焚烧网格管控。牵头开展“三整治一保障”,实施专项排查,加强城管、住建、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管理部门之间协作,建立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秸秆禁烧任务细化到田、责任到人。提前部署春节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加大散煤清零力度,常态化巡查美食街等重点区域,一经发现,快速出击,坚决查处。

9.建立完善溯源管理机制。融合现有会商研判、快速联动机制,实施更加精准的日常管理、应急管控和精准治理,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包保帮扶工作,提高4个对口帮扶国控站点工作组技术支撑水平,协同开展溯源管控。完善大气-执法-监测联动机制,长效解决突出污染问题。

10.强化大气治理能力建设。加强县区分局人员培训,开展为期半个月跟班学习,每期2个县区。强化大气监测能力建设,会同生态环境监测科,加快推进省级园区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建设,启用煤化工园区站点并纳入考核。

来源:淮南市生态环境局

淮南帮.jpg

举报

关闭
0.305947s